新闻中心

大金重工渔光互补项目:碧波之上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

2025-07-15 来源:DAJIN

一板双收,创新模式激活水域价值

项目覆盖 5300 亩鱼塘水面,采用双面双玻单晶硅组件,光伏板总计370968块,年发电量达 4亿度。项目创新采用“水上发电 + 水下养殖” 立体开发模式,实现 “一塘两用” 的经济效益新突破。水上,光伏板随日光流转高效发电;水下,光伏板的遮阳作用有效降低了水面温度,减少了水分蒸发,抑制了藻类的过度繁殖,为鱼类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。据估算,项目鱼塘内的鱼虾蟹贝等水产品年产量可达 220 万斤,实现了发电与养殖的 “一池双收”,大大提高了土地和水域资源的利用效率,显著提升单位水域综合产值,成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的创新示范。


零碳赋能,守护一方生态蓝天

项目每年可提供约4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,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2万吨,每年减少二氧化碳(CO2)排放量约32万吨,二氧化硫(SO2)约32吨,氮氧化物(NOX)约32吨,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,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了重要力量。

项目建设期间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从工程建设到设备安装,从日常运维到水产养殖,吸引了众多当地居民参与其中。项目投产后,稳定的发电收入为地方财政注入了新的资金,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。此外,项目也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,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
战略领航,大金方案走向世界

曹妃甸渔光互补项目与大金重工此前投运的阜新 250MW 陆上风电项目相互补充,使公司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 500MW。未来,大金重工还计划在后续实施建设 950MW 的陆上风电项目,并不断探索海上风电与光伏的协同发展的新模式。


当光伏板承接晨光,鱼塘孕育希望,

大金重工用“水上发电,

水下生金”的创新实践,

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。


上一篇

驶向深蓝—大金重工闪耀GOW2025

从钢铁到清风:大金重工在彰武写下的绿色转型诗行

下一篇
加入我们的新闻通讯 从大金重工获取最新的分享, 关注风电装备的前沿技术。
订阅成功!